国语
作者:
左丘明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及春秋时期多个诸侯国的历史。该书以国为单位,主要包括贵族之间的朝聘、宴飨、辩说等对话,且时序从周穆王时期延续至智伯被灭。传统上,《国语》被认为是左丘明所作,但至今仍存在作者争议,许多学者认为其为后人根据历史材料整理编纂的作品。全书共21卷,内容涵盖政治、军事及外交活动,文学上也以简洁的笔触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目录
国语解叙
卷一 周语上
卷二 周语中
卷三 周语下
卷四 鲁语上
卷五 鲁语下
卷六 齐语
卷七 晋语一
卷八 晋语二
卷九 晋语三
卷十 晋语四
卷十一 晋语五
卷十二 晋语六
卷十三 晋语七
卷十四 晋语八
卷十五 晋语九
卷十六 郑语
卷十八 楚语下
卷十九 吴语
卷二十 越语上
卷二十一 越语下
左丘明的其他作品
春秋左传
左丘明
《春秋左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成书于战国中期,传为左丘明所作。该书以《春秋》为基础,通过丰富的史实记录,对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叙述。全书共三十五卷,涵盖了诸如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及社会风俗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左传》不仅对后世史学产生重大影响,也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而著称,成为研究先秦历史和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其精炼的文风和丰富的内容,使其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黄帝内经:素问
古代医者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素问》通过黄帝与岐伯等人的对话,阐述了疾病的病理和治疗理念,倡导以“治未病”为主,强调养生和延年。该书的成书时间存在争议,普遍认为是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其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对后世医学乃至预防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医经典,还被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体现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东西均
方以智
《东西均》是清代哲学家方以智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成书于1652年,分为28篇,探讨了宇宙奥秘和对立统一的道理。书中融合儒、释、道三教思想,主张“二而一,一而二”,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与运动。方以智通过“交、轮、几”的概念揭示事物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出心为其哲学核心,倡导在理解世界的过程中超越对立,形成统一的公心意识。虽然该书在历史上鲜有关注,但近年来的研究逐渐增多,对其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的贡献给予认可,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
大集譬喻王经
佚名
《大集譬喻王经》是大乘佛教经典之一,属于《华严经》系列。经中通过丰富的譬喻,阐释了佛法的深奥智慧与普遍真理。该经主要讲述了法王如来在教化众生时,运用各种比喻,使听众能够更容易理解佛教的教义与实践。它强调因果法则、菩萨道以及众生平等的理念,深入探讨了慈悲和智慧的结合。作为修行者的重要读物,《大集譬喻王经》不仅是心灵的滋养,更是引导我们走向觉悟和解脱的明灯。
飞龙全传
吴璿
《飞龙全传》是清朝作家吴璿创作的一部小说,共六十回,主要描绘了赵匡胤在成为皇帝之前的青年奋斗经历。书中展现了一个鲜活的市井豪侠形象,具备了大胆粗豪、敢作敢当、行侠仗义等品格,充分体现了市民阶层的理想。这一形象不仅深受读者喜爱,还与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有着紧密的联系,展现出浓厚的民间文艺气息。
传习录
王守仁
《传习录》是明代大儒王守仁的哲学著作,由他的学生们整理而成,是儒家经典之一。这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为其讲学语录,中卷收录了七封信,下卷包含部分语录和《朱子晚年定论》。王守仁以心学理论享誉于东亚,其学说至今仍具有深远影响。该书中的语录探讨了如何实践和传承儒家思想,为后世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和研究资料。同时,《传习录》也引发了众多学者的评注和研究,推动了对阳明心学的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