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

作者:佚名
《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学经典之一,汇集了战国至秦汉时期儒家学者的思想与论述。其文章由孔子的弟子及后世儒者创作,旨在解释与阐述《仪礼》。该书分为“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后者成为现代通行版本。全书体裁涵盖散文,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探讨规章制度,还涉及仁义道德,形成了一部深刻的教科书。著名篇章如《大学》、《中庸》、《礼运》均阐明了理想的社会状态和道德观念,至今影响深远。

目录

曲礼上曲礼下檀弓上檀弓下王制月令曾子问文王丗子礼运礼器郊特牲内则玉藻明堂位丧服小记大传少仪学记乐记杂记上杂记下丧大记祭法祭义祭统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奔丧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深衣投壶儒行大学冠义昬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丧服四制

佚名的其他作品

古籍诗词
施公案
佚名
《施公案》是晚清重要小说,以清朝康熙年间循吏施世纶为主角,讲述其与江湖豪杰黄天霸联手铲除恶霸草寇的故事。该书初版为8卷97回,后经文人整理增至528回。尽管情节多为虚构,但巧妙融合了公案与侠义小说的特点,展现了施世纶的智慧和勇气。作品影响深远,启发了《三侠五义》等后世作品,其中“窦尔敦盗御马”更成为京剧经典。它不仅是清末文学瑰宝,也重现了历史与侠义情怀。
文昌孝经
佚名
《文昌孝经》是一部具有道家特色的弘扬孝道的经典著作,创作于宋代。它强调了孝顺作为自然之道的重要性,倡导子女体恤、尊敬父母,并将孝道视为个人修身、家庭和谐和国家兴旺的基石。书中细致描述了父母养育的艰辛,赞美母爱的伟大,提倡代代相传的孝道观念。《文昌孝经》不仅教导人们如何行孝,还与天地、自然形成和谐的关系,展现了道教的智慧与人文关怀。该书语言优美,易于理解,对孕育良好家风及社会风尚具有深远影响。
六韬
佚名
《六韬》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之一,成书于战国时代,传统上认为由姜尚所著,采用问答形式探讨军政议题。作为《武经七书》之一,它在军事和政治理论方面具有重要的创新性,包含丰富的古代军事史料,如兵器和编制等。其深远影响使其成为兵家权谋思想的开创之作,广泛传播至日本和欧洲等地,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日本的传说显示,它在《虎韬》中被视为“成功之路必读之书”,进一步证明了其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性。
月波洞中记
佚名
《月波洞中记》是宋代学者郑樵创作的一卷文献,收录于《通志·艺文略》。该书记述了老君在太白山月波洞的九篇文章,涵盖了相术相关内容。晁公武在《读书志》中也有提及,声称其源自唐代任逍遥在月波洞石壁上所见。该书在后世术家中鲜有引用,仅在《永乐大典》中存留一些信息。文中探讨的相法较为精细,且包含了古老的仙术理念。虽然篇名众多,但普遍学者认定原本仅为一卷,后来的附录尚未考证其真实性。
呼家将
佚名
《呼家将》,又名《说呼全传》或《金鞭记》,是一部中国古典通俗小说,描绘了北宋名将呼延赞后人呼延得模的英勇事迹。故事设定在宋仁宗时期,围绕呼家与庞氏的权力斗争展开。呼延得模因事遭冤屈,家族被满门抄斩,唯有儿子呼延守勇逃脱,之后踏上复仇之路。小说中通过包拯、王贵的帮助,呼家人力图洗冤,最终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敌倒庞家,恢复名声。尽管与《杨家将》有相似的忠义主题,但《呼家将》被认为情节较为单薄,行文平易,流传度不及其他热门作品。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本事经
玄奘
《本事经》是佛教经典之一,梵语称为“ity-uktaka”,由玄奘三藏于唐永徽元年(650年)翻译而成,共七卷。它属于九分教,依照内容分为三法品,其中一法品含六十经,二法品含五十经,三法品含二十八经,总计一百三十八经。其内容与巴利经典中的《小部·如是语经》极为相似,是探讨佛法与教义的重要文献,展现了深厚的佛教思想与智慧。
陈书
姚思廉
《陈书》是唐代姚思廉撰写的一部重要纪传体史书,共三十六卷,记录了南朝陈朝自陈武帝至陈后主的历史,涵盖约三十三年的重要史实。成书于636年,姚思廉辑录了先前的史料,尽力呈现史实。然而,《陈书》在内容上多隐恶扬善,不少关键事件未被详细记载,诸如陈霸先杀梁敬帝等,引发后世争议。尽管如此,它仍对了解陈朝的兴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后人评价与补充。
大般涅槃经后分
若那跋陀罗
《大般涅槃经后分》是《大般涅槃经》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佛教的核心思想,特别是关于佛性、涅槃和解脱的教义。在这部经典中,释迦牟尼佛深入探讨了众生的本性,强调每个人皆具佛性,强调理解和觉悟的重要性。后分通过对各种法门的论述,引导修行者走向智慧与慈悲的道路,揭示了涅槃的真实意义与庄严。作为佛教徒和学者深入研究的重要文本,它不仅为修行提供了指导,也为信仰者带来了内心的平静与启迪。
旧唐书
刘句
《旧唐书》是后晋时期由刘昫等人撰写的唐代历史记录,成书于945年。全书共200卷,内容涵盖618年至907年的唐朝历史,包括20卷本纪、30卷志和150卷列传。书中以详实资料著称,但后期部分内容相对简略。尽管受到北宋学者的批评,认为文采不足、内容失当,《旧唐书》在保存史料方面仍具重要价值,记录了许多不可或缺的历史信息,如李密的檄文和关于少数民族的资料。该书在史学界占有一席之地,影响深远。
大乘入楞伽经
实叉难陀
《大乘入楞伽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主要探讨了空性、无我和菩萨道等核心理念。经文以佛陀与弟子们的对话形式,揭示了真理的深奥,通过深入浅出的阐述,帮助修行者理解心灵的本质与智慧。此经不仅强调心的重要性,还提倡无所挂碍的慈悲精神,指引信众在复杂的世俗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大乘入楞伽经》深受禅宗和其他佛教流派的重视,对修行者的悟道之路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