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作者:
佚名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涵盖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311篇诗歌。作为儒家经典,被尊称为《诗经》,书中诗篇虽多作者已无考证,但主要反映黄河流域的民俗及文化。其内容分为《国风》、《小雅》、《大雅》、《颂》四部分,形式以赋、比、兴为主,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及政治。孔子赞誉其为教化的工具,强调了诗歌在修身齐家治国中的重要意义。《诗经》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
目录
国风·周南
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
国风·鄘风
国风·卫风
国风·王风
国风·郑风
国风·齐风
国风·魏风
国风·唐风
国风·秦风
国风·陈风
国风·桧风
国风·曹风
国风·豳风
小雅·鹿鸣之什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小雅·鸿雁之什
小雅·节南山之什
小雅·谷风之什
小雅·甫田之什
小雅·鱼藻之什
大雅·文王之什
大雅·生民之什
大雅·荡之什
周頌·清庙之什
周颂·臣工之什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鲁颂·駉之什
商頌
佚名的其他作品
古籍
诗词
周易
佚名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深入描述事物规律以及未来变迁。它由《易经》和《易传》组成,涵盖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用于占卜和解读变化之道。传说其形成缘于伏羲、周文王及孔子等三位圣贤的智慧,逐渐演变为儒家经典,影响深远。此外,《周易》也分化为筮术易和道家易,展示出多元的学术发展。《周易》不仅是哲学的源泉,更深刻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大乘悲分陀利经
佚名
《大乘悲分陀利经》是大乘佛教经典之一,传承了慈悲与智慧的核心教义。经中阐述了菩萨道的重要性,强调慈悲心对众生的救助与利益。通过深入的教理探讨,倡导信众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慈悲,强调对一切众生的平等关爱。经文不仅启示了修行者的内心成长,也提供了智慧指导,帮助人们面对困境与苦难。作为佛教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乘悲分陀利经》在弘扬佛法、引导信众行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学习和传播大乘法的宝贵资源。
海公小红袍传
佚名
《海公小红袍全传》是《海公大红袍全传》的续篇,描绘海瑞晚年72至100岁传奇人生(海瑞实际生至74岁)。通过讲史公案,展现了他在官场上的坚韧与正直,以及面对挑战的不屈精神。本书以文德堂刊本为底本,并参考多种版本校对,统一回目目录,增补缺失章节,并修订个别错别字,附14幅文物乡像,丰富阅读体验。此书深刻反思与赞颂海瑞的忠诚与廉洁。
海公大红袍传
佚名
《海公大红袍传》是明清公案小说的经典,生动描绘了清官海瑞公正审案的故事。作品基于民间轶事,通过“好事者以耳目所睹记”的叙述方式反映普通民众对政治清明的渴望。然而,小说中案件与历史记载差异显著,并不适合作为研究海瑞的史料。相反,它通过虚构情节传递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唤起对清官理想的共鸣,反思与期盼明清时代的政治风气。
施公案
佚名
《施公案》是晚清重要小说,以清朝康熙年间循吏施世纶为主角,讲述其与江湖豪杰黄天霸联手铲除恶霸草寇的故事。该书初版为8卷97回,后经文人整理增至528回。尽管情节多为虚构,但巧妙融合了公案与侠义小说的特点,展现了施世纶的智慧和勇气。作品影响深远,启发了《三侠五义》等后世作品,其中“窦尔敦盗御马”更成为京剧经典。它不仅是清末文学瑰宝,也重现了历史与侠义情怀。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法苑珠林
释道世
《法苑珠林》是唐代佛教经典,共100卷,由唐道世于668年完成。道世在659年根据《经律异相》撰写《诸经要集》,后发展为《法苑珠林》。书中引用了超过400种典籍,涵盖佛教、儒家、道教等,包含已遗失原著的引文,对印度中世纪历史及地理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全书从《劫量篇》开篇,到《传记篇》收尾,以骈文形式简介各篇,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该书在宋代被收入《大藏经》,在《嘉兴藏》中存有120卷的重要版本。
新论
桓谭
《新论》又称《桓子新论》,是东汉桓谭所著的重要政论著作,包含二十九篇,现仅存《新论·形神》。书中反对谶纬神学和迷信,探讨形体与精神的关系,强调精神依附于形体的观点。桓谭(公元前23年-公元50年),是一位博学多通的东汉哲学家、经学家与琴家,其思想深受后人推崇。清代学者严可均辑本完善了这一经典,与《论衡》相提并论,成为研究古代哲学的重要资料。
颜氏家训
颜之推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代表作,成书于隋初,分为七卷二十篇。内容广泛,涵盖儒学、文学、佛学、历史等,强调家庭教育和道德修养,倡导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书中借故事揭示民族情操,并提供了有关修身、治家、处世的见解。尽管颜之推的经历屡有变迁,但这部著作依旧被视为经典,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社会影响,常被后人奉为典范,适合子弟研读。
礼记
佚名
《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学经典之一,汇集了战国至秦汉时期儒家学者的思想与论述。其文章由孔子的弟子及后世儒者创作,旨在解释与阐述《仪礼》。该书分为“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后者成为现代通行版本。全书体裁涵盖散文,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探讨规章制度,还涉及仁义道德,形成了一部深刻的教科书。著名篇章如《大学》、《中庸》、《礼运》均阐明了理想的社会状态和道德观念,至今影响深远。
醒世姻缘传
西周生
《醒世姻缘传》是清代长篇小说,以两世姻缘和冤仇为主线,共100回。前23回讲述前世,后续探讨今生因果,通过晁源与妻子计氏的故事揭示明末清初的社会腐败与世风浅薄。小说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精彩情节著称,展现丰富的地方方言。其作者仍有争议,部分认为是蒲松龄,亦有人归于丁耀亢或贾凫西。作品通过因果遭遇传达因果报应观念,强调社会正义与道德重建,具备深厚的文学和社会批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