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

作者:刘句
《旧唐书》是后晋时期由刘昫等人撰写的唐代历史记录,成书于945年。全书共200卷,内容涵盖618年至907年的唐朝历史,包括20卷本纪、30卷志和150卷列传。书中以详实资料著称,但后期部分内容相对简略。尽管受到北宋学者的批评,认为文采不足、内容失当,《旧唐书》在保存史料方面仍具重要价值,记录了许多不可或缺的历史信息,如李密的檄文和关于少数民族的资料。该书在史学界占有一席之地,影响深远。

目录

本纪
本纪第一 高祖本纪第二 太宗上本纪第三 太宗下本纪第四 高宗上本纪第五 高宗下本纪第六 则天皇后本纪第七 中宗睿宗本纪第八 玄宗上本纪第九 玄宗下本纪第十 肃宗本纪第十一 代宗本纪第十二 德宗上本纪第十三 德宗下本纪第十四 顺宗 宪宗上本纪第十五 宪宗下本纪第十六 穆宗本纪第十七 敬宗 文宗本纪第十八 武宗 宣宗本纪第十九 懿宗 僖宗本纪第二十 昭宗 哀帝列传第五列传第六
志第一 礼仪一志第二 礼仪二志第三 礼仪三志第四 礼仪四志第五 礼仪五志第六 礼仪六志第七 礼仪七志第八 音乐一志第九 音乐二志第十 音乐三志第十一 音乐四志第十二 历一志第十三 历二志第十四 历三志第十五 天文上志第十六 天文下志第十七 五行志第十八 地理一志第十九 地理二志第二十 地理三志第二十一 地理四志第二十二 职官一志第二十三 职官二志第二十四 职官三志第二十五 舆服志第二十六 经籍上志第二十七 经籍下志第二十八 食货上志第二十九 食货下志第三十 刑法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上列传第二 后妃下列传第三 李密列传第四 王世充 窦建德列传第七列传第八列传第九列传第十 宗室(太祖诸子 代祖诸子)列传第十一列传第十二列传第十三列传第十四 高祖二十二子列传第十五列传第十六列传第十七列传第十八列传第十九列传第二十列传第二十一 魏征列传第二十二列传第二十三列传第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五列传第二十六 太宗诸子列传第二十七列传第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九列传第三十列传第三十一列传第三十二列传第三十三列传第三十四列传第三十五列传第三十六 高宗中宗诸子列传第三十七列传第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九列传第四十列传第四十一列传第四十二列传第四十三列传第四十四列传第四十五 睿宗诸子列传第四十六列传第四十七列传第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九列传第五十列传第五十一列传第五十二列传第五十三列传第五十四列传第五十五列传第五十六列传第五十七 玄宗诸子列传第五十八列传第五十九列传第六十列传第六十一列传第六十二列传第六十三列传第六十四列传第六十五列传第六十六列传第六十七列传第六十八列传第六十九列传第七十列传第七十一列传第七十二列传第七十三列传第七十四列传第七十五列传第七十六列传第七十七列传第七十八列传第七十九列传第八十列传第八十一列传第八十二列传第八十三列传八十四列传第八十五列传第八十六列传第八十七列传第八十八列传第八十九列传第九十列传第九十一列传第九十二列传第九十三列传第九十四列传第九十五列传第九十六列传第九十七列传第九十八列传第九十九列传第一百 德宗顺宗诸子列传第一百一列传第一百二列传第一百三列传第一百四列传第一百五列传第一百六列传第一百七列传第一百八列传第一百九列传卷第一百一十列传第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六列传第一百一十七列传第一百一十八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外戚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宦官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良吏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酷吏上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忠义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孝友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儒学列传第一百四十 文苑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方伎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隐逸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列女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突厥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回纥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吐蕃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南蛮 西南蛮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西戎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东夷 北狄列传第一百五十

刘句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劫馀灰
吴趼人
《劫余灰》是当代作家通过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关于爱与遗失的故事。故事围绕主人公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后,如何面对过去的回忆与现实的抉择。书中交错着孤独与希望,展现了人在绝境中对生命的思考与坚持。通过生动的细节与深刻的人物刻画,作者让读者感受到人性中的脆弱与坚韧,揭示了情感的永恒。作为一部触动心灵的作品,《劫余灰》让人反思生存的意义及爱的力量,值得细细品读。
抱朴子
葛洪
《抱朴子》是东晋葛洪所著的重要道教经典,分为内外两篇。内篇探讨仙药制作、养生延年等道家思想,详细阐述了宇宙本体、金丹与方术的多元应用。外篇则反映了葛洪的儒家思想,批判社会现象,论述治国理政之道,强调修身齐家与社会责任的结合。该书不仅奠定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也强调善行与功德的重要性,主张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精神解脱与长生,体现了其“立时济世”的思想精髓。
海国春秋
汪寄
《海国春秋》是清代作家汪寄创作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称《希夷梦》。故事围绕韩速和闾丘仲卿两位英雄在海国建立功业的五十年历程,与宋朝兴衰交织。情节曲折,描绘了他们为复仇而投南唐,经历黄山希夷洞府的奇幻冒险。在海国,他们于浮石国展现才华,平定内乱,治理水患,最终得以实现报仇与复国的理想。随着时局变化,二人终于意识到对过往的执念终将幻灭,选择随希夷老祖归隐,充分体现了历史的轮回与对命运的感悟。
三十六计
佚名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经典之一,包含三十六个策略,起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时期。它汇集了古代军事思想与斗争经验,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书中的“计”依《易经》推演,贯穿了对立的哲理,强调灵活应对的智慧。《三十六计》不仅在战争中具有指导意义,也在生活和商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许多文学作品中的引用典故。通过这些经典计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智与策略的重要性。
新语
陆贾
《新语》是西汉政治家陆贾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成书于汉高祖十一年,共包含十二篇。陆贾在升任太中大夫后,积极向高帝建议重视《诗》和《书》,提倡文治和仁政。他的作品总结了秦朝失天下和汉朝得之的原因,探讨了古代各国成败的历史教训。《新语》不仅受到汉高帝的赞赏,也是当时官员们学习治国理念的重要参考,体现了陆贾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