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清代长篇小说,由蔡元放改编。是一部除了《三国演义》之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通俗历史演义。
目录 |
成书年代
此书刊本很多,卷首有蔡元放序,所署年代不一,或作乾隆元年(1736年),或作乾隆十七年(1752年),或作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成书过程
余邵鱼编《列国志传》
明朝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编撰了一部《列国志传》,8卷226则,约28万字。全书始于武王伐纣,终于秦并六国。这部《列国志传》自称“编年取法麟经,记事一据实录”,但其中仍有许多民间传说故事。
冯梦龙编《新列国志》
明朝末年,冯梦龙在《列国志传》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形成了《新列国志》一书,共108回,增至70余万字。冯梦龙依据《左传》、《史记》等书,删除了旧本《列国志传》中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故事传说,同时增添了不少重要内容。在改编中,他还删去了武王伐纣到西周衰亡这部分内容,集中写春秋、战国,即东周的历史。
蔡元放编《东周列国志》
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对《新列国志》略加修订润色,并加上序、读法,大量的评语及一些夹注,易名为《东周列国志》,共23卷108回。此书只能说是《新列国志》的评点本,但是近200年来它成了最流行的本子,使《列国志传》和《新列国志》都鲜为人知了。
内容
《东周列国志》从西周末年周宣王三十九年(前789年)写起,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为止,包括春秋战国500多年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复杂。作者在描写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兴亡盛衰过程中,对那些腐朽残暴、骄奢淫侈的统治者,如周幽王、齐襄公、陈灵公、宋康王等进行了揭露和否定;对改变政治、促进社会发展的开明君主和官吏,如齐桓公和管仲、魏文侯和西门豹、秦孝公和商鞅等,予以肯定和赞扬。这是和目前广泛接受的历史评价是一致的。
特点和价值
由于冯梦龙和蔡元放都非常强调历史演义必须忠于史实,所以《东周列国志》的史学价值很高,影响相当大。蔡元放自己就在《读法》中说过:“读《列国志》,全要把作正史看,莫作小说一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