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才、吴调侯叔侄两人选编和注释的一部文言散文选集,编选此书的目的是“正蒙养而裨后学”,作为家塾训蒙读本,也是清以来最流行的散文选本之一。古文观止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4年),书中选编了上启先秦下至明代的二百二十二篇散文作品,其中绝大多数为古文,个别为骈文中的经典作品,作品题材涉及史传、策论、游记、书信、笔记等,由于古文观止入选作品题材广泛、代表性强、语言简洁易明,篇幅短小精髓,言辞优美,非常适合初涉文言文的儿童,因而一经出版便非常流行,成为文言文教学的经典教材,至今在大中华地区中学文言文教材中,仍有很多篇章由此书辑录。
目录 |
编者
古文观止的编者是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吴楚材、吴调侯,两人系叔侄关系。二吴在中国文学史上并非大家:吴楚材,一名乘权,是清代秀才,另编有纲鉴易知录,流行亦广。
释名
古文出自唐代文人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是与六朝时期流行的“今文”即骈文相对的概念。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流行的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文风,韩愈又提出“有道即有文”、“文以载道”的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大影响。后来古文成为文言文的代称。古文观止虽然以古文为名号,但并不排斥骈文,一些精彩的骈文如《阿房宫赋》等也收录在文集中。
观止典出《左传》的“季札观周乐”一节: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韶箫》之后,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指韶箫是音乐水平的顶峰,欣赏过之后便不再欣赏其他音乐了。
二吴将文集取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
篇目
古文观止录文二百二十篇,依照时间序列分为十二卷。
卷一 周文
- 卷之一:周文,录《左传》各篇章
篇次 | 篇目 | 作者 | 出处 | 名句 | 备注 |
---|---|---|---|---|---|
一 | 《郑伯克段于鄢》 | 左丘明 | 《左传?隐公元年》 | 多行不义必自毙。 | |
二 | 《周郑交质》 | 左丘明 | 《左传?隐公三年》 | ||
三 | 《石碏谏宠州吁》 | 左丘明 | 《左传?隐公三年》 | ||
四 | 《臧僖伯谏观鱼》 | 左丘明 | 《左传?隐公五年》 | ||
五 | 《郑庄公戒饬守臣》 | 左丘明 | 《左传?隐公十一年》 | ||
六 | 《臧哀伯谏纳郜鼎》 | 左丘明 | 《左传?桓公二年》 | ||
七 | 《季梁谏追楚师》 | 左丘明 | 《左传?桓公六年》 | ||
八 | 《曹刿论战》 | 左丘明 | 《左传?庄公十年》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
九 |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 左丘明 | 《左传?僖公四年》 | ||
十 | 《宫之奇谏假道》 | 左丘明 | 《左传?僖公五年》 |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 |
十一 | 《齐桓下拜受胙》 | 左丘明 | 《左传?僖公九年》 | ||
十二 | 《阴饴甥对秦伯》 | 左丘明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
十三 | 《子鱼论战》 | 左丘明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 ||
十四 | 《寺人披见文公》 | 左丘明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
十五 | 《介之推不言禄》 | 左丘明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
十六 | 《展喜犒师》 | 左丘明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 ||
十七 | 《烛之武退秦师》 | 左丘明 | 《左传?僖公三十年》 | ||
十八 | 《蹇叔哭师》 | 左丘明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卷二 周文
- 卷之二:周文,录《左传》各篇章
篇次 | 篇目 | 作者 | 出处 | 名句 | 备注 |
---|---|---|---|---|---|
一 | 《郑子家告赵宣子》 | 左丘明 | 《左传?文公十七年》 | ||
二 | 《王孙满对楚子》 | 左丘明 | 《左传?宣公三年》 | 在德不在鼎。 | |
三 | 《齐国佐不辱命》 | 左丘明 | 《左传?成公二年》 | ||
四 | 《楚归晋知罃》 | 左丘明 | 《左传?成公三年》 | ||
五 | 《吕相绝秦》 | 左丘明 | 《左传?成公十三年》 | ||
六 | 《驹支不屈于晋》 | 左丘明 | 《左传?襄公十四年》 | ||
七 | 《祁奚请免叔向》 | 左丘明 |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 ||
八 |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 左丘明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 ||
九 | 《晏子不死君难》 | 左丘明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 ||
十 | 《季札观周乐》 | 左丘明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 ||
十一 | 《子产坏晋馆垣》 | 左丘明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 ||
十二 | 《子产论尹何为邑》 | 左丘明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 ||
十三 |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 左丘明 | 《左传?昭公元年》 | ||
十四 | 《子革对灵王》 | 左丘明 | 《左传?昭公十二年》 | ||
十五 | 《子产论政宽猛》 | 左丘明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
十六 | 《吴许越成》 | 左丘明 | 《左传?哀公元年》 |
卷三 周文
篇次 | 篇目 | 作者 | 出处 | 名句 | 备注 |
---|---|---|---|---|---|
一 | 《祭公谏征犬戎》 | 《国语》 | |||
二 | 《召公谏厉王止谤》 | 《国语》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
三 | 《襄王不许请隧》 | 《国语》 | |||
四 | 《单子知陈必亡》 | 《国语》 | |||
五 | 《展禽论祀爰居》 | 《国语》 | |||
六 | 《里革断罟匡君》 | 《国语》 | |||
七 | 《敬姜论劳逸》 | 《国语》 |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 ||
八 | 《叔向贺贫》 | 《国语》 | |||
九 | 《王孙圉论楚宝》 | 《国语》 | |||
十 | 《诸稽郢形成于吴》 | 《国语》 | |||
十一 | 《申胥谏许越成》 | 《国语》 | |||
十二 | 《春王正月》 | 公羊高 | 《公羊传》 | ||
十三 | 《宋人及楚人平》 | 公羊高 | 《公羊传》 | ||
十四 | 《吴子使札来聘》 | 公羊高 | 《公羊传》 | ||
十五 | 《郑伯克段于鄢》 | 穀梁子 | 《穀梁传》 | ||
十六 | 《虞师晋师灭夏阳》 | 穀梁子 | 《穀梁传》 | 唇亡则齿寒。 | |
十七 |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 《礼记·檀弓》 | |||
十八 | 《曾子易箦》 | 《礼记·檀弓》 | |||
十九 | 《有子之言似夫子》 | 《礼记·檀弓》 | |||
二十 | 《公子重耳对秦客》 | 《礼记·檀弓》 | |||
二十一 | 《杜篑扬觯》 | 《礼记·檀弓》 | |||
二十二 | 《晋献文子成室》 | 《礼记·檀弓》 |
卷四 秦文、楚辞
- 卷之四:秦文、楚辞,录《战国策》、《楚辞》各篇章
篇次 | 篇目 | 作者 | 出处 | 名句 | 备注 |
---|---|---|---|---|---|
一 | 《苏秦以连横说秦》 | 《战国策》 |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 ||
二 | 《司马错论伐蜀》 | 《战国策》 |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 | ||
三 | 《范雎说秦王》 | 《战国策》 | |||
四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战国策》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
五 | 《颜斶说秦王》 | 《战国策》 | |||
六 | 《冯谖客孟尝君》 | 《战国策》 |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 ||
七 | 《赵威后问齐使》 | 《战国策》 | |||
八 | 《庄辛论幸臣》 | 《战国策》 |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
九 | 《触詟说赵太后》 | 《战国策》 | |||
十 | 《鲁仲连义不帝秦》 | 《战国策》 | |||
十一 | 《鲁共公择言》 | 《战国策》 | |||
十二 | 《唐雎说信陵君》 | 《战国策》 | |||
十三 | 《唐雎不辱使命》 | 《战国策》 |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 ||
十四 | 《乐毅报燕王书》 | 《战国策》 | |||
十五 | 《李斯谏逐客书》 | 李斯 |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 ||
十六 | 《卜居》 | 屈原 | |||
十七 | 《宋玉对楚王问》 | 宋玉 |
卷五 汉文
- 卷之五:汉文,录《史记》篇章
篇次 | 篇目 | 作者 | 出处 | 名句 | 备注 |
---|---|---|---|---|---|
一 | 《五帝本纪赞》 | 司马迁 | 《史记》 | “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 |
二 | 《项羽本纪赞》 | 司马迁 | 《史记》 | ||
三 | 《秦楚之际月表》 | 司马迁 | 《史记》 | ||
四 |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 司马迁 | 《史记》 | ||
五 | 《孔子世家赞》 | 司马迁 | 《史记》 |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 |
六 | 《外戚世家序》 | 司马迁 | 《史记》 | ||
七 | 《伯夷列传》 | 司马迁 | 《史记》 | ||
八 | 《管晏列传》 | 司马迁 | 《史记》 |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
九 | 《屈原列传》 | 司马迁 | 《史记》 |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 |
十 | 《酷吏列传序》 | 司马迁 | 《史记》 | ||
十一 | 《游侠列传序》 | 司马迁 | 《史记》 | ||
十二 | 《滑稽列传》 | 司马迁 | 《史记》 | “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 |
十三 | 《货殖列传序》 | 司马迁 | 《史记》 | ||
十四 | 《太史公自序》 | 司马迁 | 《史记》 |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 |
十五 | 《报任少卿书》 | 司马迁 | “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卷六 汉文
- 卷之六:汉文,录晁错、司马相如、李陵、诸葛亮等人文章
篇次 | 篇目 | 作者 | 名句 | 备注 |
---|---|---|---|---|
一 | 《高帝求贤诏》 | 汉高祖 | ||
二 | 《文帝议佐百姓诏》 | 汉文帝 | ||
三 |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 汉景帝 | ||
四 | 《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 汉武帝 | ||
五 | 《过秦论上》 | 贾谊 |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
六 | 《治安策一》 | 贾谊 | ||
七 | 《论贵粟疏》 | 晁错 | ||
八 | 《狱中上梁王书》 | 邹阳 | ||
九 | 《上书谏猎》 | 司马相如 | ||
十 | 《答苏武书》 | 李陵 | ||
十一 | 《尚德缓刑书》 | 路温舒 | ||
十二 | 《报孙会宗书》 | 杨恽 | ||
十三 |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 汉光武帝 | “有志者事竟成。” | |
十四 | 《诫兄子严敦书》 | 马援 | “画虎不成反类狗。” | |
十五 | 《前出师表》 | 诸葛亮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
十六 | 《后出师表》 | 诸葛亮 |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卷七 六朝唐文
- 卷之七:六朝唐文录陶渊明、魏徵、韩愈、王勃等人文章
篇次 | 篇目 | 作者 | 名句 | 备注 |
---|---|---|---|---|
一 | 《陈情表》 | 李密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 |
二 | 《兰亭集序》 | 王羲之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 |
三 | 《归去来辞》 | 陶渊明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
四 |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五 | 《五柳先生传》 | 陶渊明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毎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
六 | 《北山移文》 | 孔稚圭 | ||
七 | 《谏太宗十思疏》 | 魏徵 |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巧索,其可忽乎!” | |
八 |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骆宾王 |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 |
九 | 《滕王阁序》 | 王勃 |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老当益,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 |
十 | 《与韩荆州书》 | 李白 |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 |
十一 | 《春夜宴桃李园序》 | 李白 |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 |
十二 | 《吊古战场文》 | 李华 | “无贵无贱,同为枯骨。” “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殁,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寝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何依?” | |
十三 | 《陋室铭》 | 刘禹锡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
十四 | 《阿房宫赋》 | 杜牧 |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 |
十五 | 《原道》 | 韩愈 |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 |
十六 | 《原毁》 | 韩愈 |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 |
十七 | 《获麟解》 | 韩愈 | ||
十八 | 《杂说一》 | 韩愈 | ||
十九 | 《杂说四》 | 韩愈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卷八 唐文
- 卷之八:唐文,录韩愈文章
篇次 | 篇目 | 作者 | 名句 | 备注 |
---|---|---|---|---|
一 | 《师说》 | 韩愈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圣人无常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
二 | 《进学解》 | 韩愈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 |
三 | 《圬者王承福传》 | 韩愈 | ||
四 | 《讳辩》 | 韩愈 | ||
五 | 《争臣论》 | 韩愈 | ||
六 |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 韩愈 | ||
七 |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 韩愈 | ||
八 | 《与于襄阳书》 | 韩愈 | ||
九 | 《与陈给事书》 | 韩愈 | ||
十 | 《应科目时与人书》 | 韩愈 | ||
十一 | 《送孟东野序》 | 韩愈 |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
十二 | 《送李愿归盘谷序》 | 韩愈 | ||
十三 | 《送董邵南序》 | 韩愈 | ||
十四 | 《送杨少尹序》 | 韩愈 | ||
十五 | 《送石处士序》 | 韩愈 | ||
十六 |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 韩愈 | ||
十七 | 《祭十二郎文》 | 韩愈 |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 |
十八 | 《祭鳄鱼文》 | 韩愈 | ||
十九 | 《柳子厚墓志铭》 | 韩愈 |
卷九 唐宋文
- 卷之九:唐宋文,录柳宗元、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等人文章
篇次 | 篇目 | 作者 | 名句 | 备注 |
---|---|---|---|---|
一 | 《驳复仇议》 | 柳宗元 | ||
二 | 《桐叶封弟辨》 | 柳宗元 | ||
三 | 《箕子碑》 | 柳宗元 | ||
四 | 《捕蛇者说》 | 柳宗元 |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 | |
五 | 《种树郭橐驼传》 | 柳宗元 | ||
六 | 《梓人传》 | 柳宗元 | ||
七 | 《愚溪诗序》 | 柳宗元 | ||
八 |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 柳宗元 | ||
九 | 《钴鉧潭西小丘记》 | 柳宗元 | ||
十 | 《小石城山记》 | 柳宗元 | ||
十一 |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 柳宗元 | ||
十二 | 《待漏院记》 | 王禹偁 | ||
十三 | 《黄冈竹楼记》 | 王禹偁 | ||
十四 | 《书洛阳名园记后》 | 李格非 | ||
十五 | 《严先生祠堂记》 | 范仲淹 | ||
十六 |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
十七 | 《谏院题名记》 | 司马光 | ||
十八 | 《义田记》 | 钱公辅 | ||
十九 | 《袁州州学记》 | 李觏 | ||
二十 | 《朋党论》 | 欧阳修 |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 |
二十一 | 《纵囚论》 | 欧阳修 | ||
二十二 | 《释秘演诗集序》 | 欧阳修 |
卷十 宋文
- 卷之十:宋文,录欧阳修、三苏文章
篇次 | 篇目 | 作者 | 名句 | 备注 |
---|---|---|---|---|
一 | 《梅圣俞诗集序》 | 欧阳修 | ||
二 | 《送杨寘序》 | 欧阳修 | ||
三 | 《五代史伶官传序》 | 欧阳修 |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 |
四 | 《五代史宦者传论》 | 欧阳修 | ||
五 | 《相州昼锦堂记》 | 欧阳修 | ||
六 | 《丰乐亭记》 | 欧阳修 | ||
七 |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 “环滁皆山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
八 | 《秋声赋》 | 欧阳修 |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 |
九 | 《祭石曼卿文》 | 欧阳修 | ||
十 | 《泷冈阡表》 | 欧阳修 | “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 | |
十一 | 《管仲论》 | 苏洵 | ||
十二 | 《辨奸论》 | 苏洵 | ||
十三 | 《心术》 | 苏洵 | ||
十四 | 《张益州画像记》 | 苏洵 | ||
十五 | 《刑赏忠厚之至论》 | 苏轼 | ||
十六 | 《范增论》 | 苏轼 | ||
十七 | 《留侯论》 | 苏轼 |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 |
十八 | 《贾谊论》 | 苏轼 |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 |
十九 | 《鼂错论》 | 苏轼 |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卷十一 宋文
- 卷之十一:宋文,录苏轼、曾巩、王安石等人文章
篇次 | 篇目 | 作者 | 名句 | 备注 |
---|---|---|---|---|
一 | 《上梅直讲书》 | 苏轼 | ||
二 | 《喜雨亭记》 | 苏轼 | ||
三 | 《凌虚台记》 | 苏轼 | ||
四 | 《超然台记》 | 苏轼 | ||
五 | 《放鹤亭记》 | 苏轼 | ||
六 | 《石钟山记》 | 苏轼 |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 |
七 | 《潮州韩文公庙碑》 | 苏轼 | ||
八 |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 苏轼 | ||
九 | 《前赤壁赋》 | 苏轼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
十 | 《后赤壁赋》 | 苏轼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
十一 | 《三槐堂铭》 | 苏轼 | ||
十二 | 《方山子传》 | 苏轼 | ||
十三 | 《六国论》 | 苏辙 | ||
十四 | 《上枢密韩太尉书》 | 苏辙 | ||
十五 | 《黄州快哉亭记》 | 苏辙 | ||
十六 | 《寄欧阳舍人书》 | 曾巩 | ||
十七 | 《赠黎安二生序》 | 曾巩 | ||
十八 | 《读孟尝君传》 | 王安石 |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
十九 | 《同学一首别子固》 | 王安石 | ||
二十 | 《游褒禅山记》 | 王安石 | 于是予有叹焉。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
二十一 |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 王安石 |
卷十二 明文
- 卷之十二:明文,录方孝孺、归有光等人文章
篇次 | 篇目 | 作者 | 名句 | 备注 |
---|---|---|---|---|
一 | 《送天台陈庭学序》 | 宋濂 | ||
二 | 《阅江楼记》 | 宋濂 | ||
三 | 《司马季主论卜》 | 刘基 | ||
四 | 《卖柑者言》 | 刘基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
五 | 《深虑论》 | 方孝孺 |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 |
六 | 《豫让论》 | 方孝孺 | ||
七 | 《亲政篇》 | 王鏊 | ||
八 | 《尊经阁记》 | 王守仁 | ||
九 | 《象祠记》 | 王守仁 | 吾于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 | |
十 | 《瘗旅文》 | 王守仁 | ||
十一 | 《信陵君救赵论》 | 唐顺之 | ||
十二 | 《报刘一丈书》 | 宗臣 | ||
十三 | 《吴山图记》 | 归有光 | ||
十四 | 《沧浪亭记》 | 归有光 | ||
十五 | 《青霞先生文集序》 | 茅坤 | ||
十六 |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 王世贞 | ||
十七 | 《徐文长传》 | 袁宏道 | ||
十八 | 《五人墓碑记》 | 张溥 |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翦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
近代出版
在中国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台湾方面,有多家出版社发行,其中以三民书局之版本较广为学校教学采用。
参见
- 昭明文选
- 古文关键
- 文章轨范